深夜走訪農戶。
元江縣咪哩鄉(xiāng)大新村,距鄉(xiāng)政府14公里,距縣城34公里,基礎設施薄弱,產業(yè)支撐不強,社會事業(yè)發(fā)展滯后,經濟發(fā)展以山區(qū)農業(yè)為主,是元江縣兩個深度貧困村之一。2020年3月1日,一個年輕人懷揣組織的一紙文書,告別3個月大的女兒,駕車3個多小時來到了大山深處的大新村,接過駐村扶貧的接力棒,將自己深深扎根在這片土地。這個年輕人就是玉溪市公安局森林警察支隊民警呂超。
□ 三木 文/圖
用心用情服務群眾
駐村第一晚,睡在村委會咯吱作響的木板床上,呂超輾轉反側,幾近失眠。沒了城市的喧囂,村莊的夜色似乎比城里來得更早些,偶爾傳來幾聲狗吠,剩下的只有樹林里無盡的蟲鳴,和剛到村子里的陌生感、孤獨感。和少數民族群眾語言交流不通怎么辦?伙食差吃不慣怎么辦?聽說隔三岔五停水沒辦法洗漱又怎么辦?妻子一個人會不會照顧不了年幼的女兒?一連串的問題困惑了呂超一整夜。
第二天早起跑步時,呂超遇到了準備下地干活的村民,用哈尼族語言簡單地向他打招呼;遇到背著書包三五成群去上學的孩子們,禮貌地對他說“叔叔好”;遇到在做早飯的大娘,熱情地拿出紅薯硬要塞給他……眼前的一幕幕和想象中的好像不大一樣,呂超心里悄悄地想。
這時,他看到一位大爺坐在自家門前的小凳上,拿著玉米,顫巍巍地往嘴里送,嘴角不時流下口水。呂超和老人進行簡單交流,老人很吃力地手嘴并用比畫著。在向老人的老伴詢問情況后得知,大爺叫汪增文,是建檔立卡貧困戶,76歲,家里就他和老伴兩人。大爺早年在工地上干活,落下了一身病,兩年前中風后,雙下肢基本失去了行動能力,現在吃飯、睡覺都要人照顧,家里三個女兒嫁人的嫁人、外出的外出,一年回家來看望老人兩三次,家里全靠同樣年邁的汪大媽一個人,每天種地掙取微薄的收入,還要辛苦操持大爺的生活。汪大媽告訴呂超,因為殘疾證遲遲沒有辦下來,汪大爺的殘疾人救助金至今無法兌現。
了解到汪大爺家的基本情況后,呂超心里很著急,每月上百元的補助對汪大爺這樣的家庭來說,能緩解很大壓力。他趕忙聯系當地殘聯和醫(yī)療機構,弄清辦理流程和具體事項。得知需要汪大爺本人到醫(yī)療機構檢測證明后才能辦理,呂超立即和一同駐村的隊員商量,陪老人到醫(yī)院做檢查?赏舸鬆敿译x村委會將近一里地,怎么把汪大爺挪到車里,這是一個難題。呂超沒有猶豫,俯下身子:“來,大爺,我背你!”就這樣,一里地的距離,呂超和同事一個背、一個扶,足足挪了半個小時,終于將汪大爺背上了車。到了縣城,呂超和同事再次背起老人,辦理證件照、拍CT、找醫(yī)生做各項檢查、到殘聯交材料。當殘聯的同志告訴汪大媽,手續(xù)已經完善,幾天后就可以來拿殘疾證時,汪大媽激動地握著呂超的手說:“小呂,感謝!要不是你們,我老伴不知道什么時候才能拿到殘疾證!
晚上,呂超腦海里浮現的都是汪大爺感激地對著自己直點頭的畫面……明天該從哪里開展工作?該最先去走訪哪些困難群眾?該如何發(fā)揮自己的優(yōu)勢,幫助村民擺脫貧困?呂超牽掛得更多的,已從自己的小家變成了大新村這個大家。
走村串戶融入群眾
為了能盡快走進貧困群眾心里,增進與群眾的感情,呂超先從村組干部口中了解每戶村民的情況,打通與群眾溝通的基礎橋梁,之后就是日復一日地走訪,晴天一身灰,雨天一身泥。一次次走訪,他與村內有微信的貧困戶成了微信好友,提醒貧困戶有困難隨時聯系。不到一個月,呂超對大新村的人口數、危改戶、低保戶、兜底戶,以及村容村貌、種植養(yǎng)殖等情況摸了個遍。一年來,他先后走訪貧困戶1000余戶次,行程千余公里,與貧困群眾深深融在一起,從城里的白嫩小伙變成了小麥膚色的“村伙”,以至每次回去看望家人,妻子見到門外的他,第一句話總是心疼地說:“你看你,又讓大新太陽曬黑一個色號了。”
2020年上半年,新冠肺炎疫情暴發(fā),呂超第一時間趕赴大新村,與村組干部及當地群眾一起,設置疫情防控監(jiān)測站,張貼防控標語,24小時對村莊及過往車輛、進村人員進行消毒、實名登記、測量體溫,對3戶湖北返鄉(xiāng)家庭實時監(jiān)控、居家隔離,將全體村民按網格化管理動態(tài)監(jiān)測,對有疑似發(fā)熱、咳嗽等癥狀的患者,入戶測量體溫,確保村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。3月份,因受疫情影響,部分貧困人口無法復產復工。艱難時刻,呂超和駐村隊員一起,逐家逐戶走訪貧困戶,動員有勞動力的村民盡快外出務工,有計劃開展春耕生產的進行詳細記錄,對有就業(yè)意愿又一時找不到合適工作的貧困戶推送縣域內招聘廣告。在駐村隊員的共同努力下,疫情期間累計向上級爭取并發(fā)放防疫口罩100個、消毒液100公斤、石灰粉200公斤,動員外出務工143戶345人,有序開展春耕生產110戶,達到了抓疫情防控和農業(yè)生產“兩不誤”的目標。
精準施策幫助群眾
駐村一年多,呂超實地走訪建檔立卡戶生豬養(yǎng)殖、紅桃種植等情況,確保產業(yè)扶貧項目實施精準到位。通過組織種植、養(yǎng)殖等各類培訓,提高建檔立卡戶發(fā)展生產的技能,對于生產中遇到困難的農戶,積極聯系相關部門給予幫助。
通過實地考察研討,呂超發(fā)現大新村的氣候和海拔非常適合種植柑橘,于是制定了柑橘種植計劃報上級部門。在掛包幫單位的大力支持下,為大新村建檔立卡戶發(fā)放了柑橘苗,并組織開展種植技術培訓。同時,狠抓危房改造、人居環(huán)境提升等項目,認真普查各小組符合文件要求的C、D級危房戶,動員他們進行危房改造。一部分危房戶,由于思念觀念等原因,不愿意對自己的危房進行改造,呂超和村組干部一起悉心勸導,告訴他們這是黨和國家?guī)椭毨罕娊鉀Q居住安全的好政策。通過反復做工作,貧困戶新房建起來了,村容村貌發(fā)生了巨大變化。有一次,村里文藝隊邀請駐村工作隊觀看自編自演的哈尼族舞蹈,看到紅紅的篝火映在村民臉上,也映在了村民發(fā)自內心的幸福笑容里,呂超發(fā)自內心地笑了。
回想起大新村這一年的變化,村組干部金云批感觸頗多:“磚房代替土房,大新村徹底告別了‘三無’時代,村民家里的條件越來越好,還買了電視和冰箱。通過電視,老百姓每天都能聽到黨的聲音,感謝黨的好政策和幫助我們的好干部!”
今年5月,呂超結束駐村扶貧工作回到單位,一年多的堅守,讓他對大新這方水土有許多不舍,對脫貧攻堅也有了新的認識。面對這個從陌生到熟悉的地方,呂超用自己的努力為村里的建設貢獻微薄力量,雖然過程很艱辛、很勞累,還偶爾被人誤解,但他明白,只要真正為老百姓做實事、辦好事,群眾就會為你點贊,他相信這方水土一定會越來越好。